深圳前海金谷华夏基金有限公司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政策跟踪(下)——重要会议的冷知识

文章来源:金谷华夏发布时间:2019-10-29

在会议系列的上篇《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政策跟踪(上)——四中前瞻》我们已经大致介绍了中字头、国字头的主线会议。


在下篇我们将接着讨论国常会蕴含的一些主题机会、一些工作小组在级别和职能上的区别、总书记和总理召开的座谈会内容,以及一些常被忽略的研讨班、集体学习等。


image001.jpg


1. “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VS“国务院常务会议”


我们常说 “中字头”“国字头”,一个是党中央,一个是中央人民政府。他们分别有一个听起来很像的会议,政治局这边的叫做“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国务院这边的叫做“国务院常务会议”。相反的是,前者范围极小,且媒体公开披露不充分;后者比较常规,且报道也比较透明。


1.1. 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


从参与人员来讲,中央条线的会议从上往下至少包括政治局常委会(顾名思义,7个人开,十八届以前是9个)、政治局会议(25个人开)、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全体中央委员和候补委员)。后两项我们在上篇都已经比较详细说了,政治局会议是高频会议里最有跟踪价值的,全会往往是重大课题的出处。


而政治局常委会则多了一层神秘色彩。根据《中国集体领导体制》一书介绍,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上,每个常委不仅代表个人发表意见,还要替他们各自代表的机构发表意见。


据不完全统计,十八届届领导班子以来公开的政治局常委会,除了例行的在1月初听取工作汇报以外(新华社会报道),其他不少为突发事件,且常常非当天报道。比如14年4月23日会议公开,讲的是刚发生的雅安地震;15年6月4日会议公开,讲的是天津港爆炸等等。另外有两次跟经济民生工作相关。政治局常委会甚至在新闻联播、新华社的播报里都看不到,而是地方媒体披露。比如13年两次关于新疆的会议,都是在会后一段时间又新疆官方公开报道。因为其突发性、隐蔽性,虽然级别极高,但对于资本市场而言难以把握,亦非必要。


image002.jpg


1.2. 国务院常务会议


宪法对国务院的定义叫做“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最高国家行政机关”,因此不难理解,以国务院、国务院办公厅为名号颁布的政策都更偏向执行层面。大家平常看政策文件,千万不能忽视title,①“中共中央 国务院”、②“国务院”、③“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④“国务院办公厅”——这几种我们常见到的标题,越靠前的越关乎国家战略、顶层设计,越往后的可能越偏向于细节、进一步措施等等。(中字头单独发文件一般都是些党建、纪律方面的内容)


回到我们要说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简称国常会。国常会大家并不陌生,事实上,国常会的议题一度是A股主题投资的重要来源。也因为其开会频率很高,一般一周到两周一次,所以对于我们把握政策细节和力度很有帮助。


下面列举了过去半年部分国常会议题,大家可以看到很多都是资本市场关注度也很高的话题。跟踪国常会无非三点:第一,国常会通过的一些文件和决定,比如7月国常会上决定全面推开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且由于国常会开会密度比较高,更可能对一些突发事件做及时有针对性的部署。比如我们发现,5月初国常会在半个月之内开了3次,5月8日的会议对国家经开区做进一步部署,并决定延续集成电路和软件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很大程度上就是对二季度贸易战突然恶化做出的反制措施。第二是看密度,因为国务院管的口子比较宽,但是如果同一个话题在短期内被多次提到,则必须给够重视。比如二季度以来对于稳定物价和稳定就业的提及频率明显高于前期。第三可以看一些重点政策的细节部署,比如7月和10月两次对稳外贸的措施细化;对于地方债发放的问题,1月的会议确定全年地方债要在9月前发行完毕,9月的会议补充要在10月底前全部拨付到项目上。


image003.jpg


此外,国务院除了常委会以外,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是国务院全体会议。这个会每年一般开一次,都在当年年初,内容就是为3月将召开的全国人大做准备、讨论《政府工作报告》等;总理十八届上任以来有三年是开了两次全体会议的,多出来的这三次都是任命港澳行政长官(14年崔世安,17年林郑月娥,19年贺一诚)。


2. 两个小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委)、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委)


又是一组总听说但又具体说不出差别的概念。简单的话说,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历史悠久,一直作为经济工作的核心领导和决策部门,2018年3月根据《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改成中国共产党财经委员会,是中共中央直属议事协调机构。


深改组全称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13年底才成立,专司改革顶层设计工作,十九届三中全会后改为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是中共中央直属决策议事协调机构。


具体来说,中财组(委)侧重于经济形式调研分析、宏观政策研究还有大会前的材料收集与统筹(例:五年规划、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等),是中国经济的核心领导和决策部门。深改组(委)侧重于各方面的体制改革(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党建等),统筹协调重大改革问题和改革措施的落实。


image004.jpg


我们会发现,展现总书记经济思维平台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中央财经委)召开频率并不高,现在一年保持2-3的频次,但是每一次召开说的内容一定是要点中的要点。印象中市场讨论热度较高的有16年5月第十三次会议讲的供给侧改革和扩大中等收入群体;17年2月的第十五次会议,当次说了去产能要抓住处置“僵尸企业”这个“牛鼻子”、防控金融风险、房地产长效机制、振兴制造业四个当下最为核心的命题,可以说对之后紧接着召开的两会也有很好的前瞻作用;18年改制后的首次会议明确了加强党中央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这一信号,并重申三大攻坚战。


截止目前,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已经开了16次会议,改制后的中央财经委员会开了5次会议。


image005.jpg


另外要提醒的是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委)的构成人员也值得关注。在改制之前,中央财经领导小组有两位来自央行的领导,分别是任组员的周小川(时任央行行长)和任办公室副主任的易纲(时任央行副行长)。


相比之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委)召开频率更高,过去小组平均每个月开一次,现在的委员会一般是两个月开一次,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法治、反复多个维度,其中对经济问题更是大费笔墨。此外深改委的一个主要职能就是审议改革相关的文件。


image006.jpg


3. 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会议


在上篇我们梳理过五年一次的金融工作会议,从1997年到2017年,监管机构的新设、合并和变更,实际上也是监管模式“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一个过程。在2017年金融工作会议通稿中,决定设立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的那一段,还并行提到几个要点,第一,要强化央行审慎管理和系统性风险防范职责(即使不是所谓“超级央行”模式,央行在之后的金融监管体系中作用也要比之前大);第二,地方政府要在坚持金融管理主要是中央事权的前提下强化属地风险处置责任;第三,对地方政府最大的要求是严控债务增量。


因此综合来推测,我们认为,金稳委的成立至少有两层含义,一是意味着金融监管的模式趋于向上集中,机构间的协调统一更加关键。18年3月,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也正式确认了银保监会将合并。二是金稳委工作的一个主要命题就是金融风险防控,尤其是地方债务的风险防控。18年3月,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也正式确认了银保监会将合并。


image007.jpg


金融工作会议宣布设立之后,金稳委于17年11月正式成立。18年7月2日,新一届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成立至今,共召开了八次会议(中间的第四和第五次没有找到公开报道)。相比于同样高频率的政治局会议和国常会来说,金融稳定委的会议更加专注于金融领域,需要高度重视。


image008.jpg


4. 研讨班、集体学习


研讨班一类,我们所谓的“支线剧情”,并不经常是大家关注的焦点,但是冷不丁会有几次出来重量级的干货。其中比较核心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研讨班,是2000年中央发布《面向21世纪加强和改进党校工作的决定》确定下来的环节,每年中央党校都会组织这样一次高层次的专题研究班。研讨班重点针对各省区市、各部委、重要机关单位的主要负责人,看点是总书记在研讨班上发表的讲话。


按照惯例,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研讨班每年至少举办一次,都在年初举行,分别针对前一年底召开的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进行学习;另外在选举当年的年中,还会额外有一次,学习总书记讲话精神,为即将召开的党代会做准备。


笔者印象比较深刻的有两次,一次是在16年1月份学习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的那一次,没记错的话,总书记讲话的全文是在5月10日才公开报道的,见于当天人民日报的第二版,同时也是权威人士现身的第二天,讲话内容也与权威人士的说话相呼应。当次讲话提到的重申经济发展新常态、经济发展结构调整节点、三驾马车强调需求地位、五大发展理念强调创新等等,连同权威人士的讲话,是去年整个政策思路的重要转折点。


第二个印象深刻的是17年7月底的讲话,也就是著名的726讲话。当次会议可以认为是十九大召开前最关键的一次精神传达,其中提到的新发展阶段、三大攻坚战、理论建设等等,均为十九大的重要前瞻。


image009.jpg


研讨班之外,大家还会听到一个说法叫做“(政治局)集体学习”,往往是在政治局会议之后再就某个专题展开。比如今年2月的政治局会议集体学习,深入讨论了金融供给侧改革的内涵和意义。可以说,以此为节点,资本市场的重要性上升到了近几年的最高点。通过发展直接融资市场扶持战略新兴领域,进而摆脱传统的依赖杠杆和劳动力红利的增长模式,这一路径由此更加清晰。


image010.jpg


5. 经济工作座谈会


最后简单讲一讲各种座谈会。我们平常听到的包括一些专项的座谈会(比如安全工作、网信工作等等),另外就是我们重点要看的经济形势专家(学者、企业家)座谈会。


类似经济工作座谈会一般是由总理主持,一年两次左右,理论上说经济工作的部署更多也应是由国务院层面来做。但十八大以来有两次例外,分别是14年7月和16年7月,总书记亲自主持召开了两次经济形势专家座谈会,且总书记主持的这两次都是紧紧挨着开在总理的座谈会之前。14年总书记7月8日开完,总理7月15日开;16年总书记7月8日开,总理7月11日开。从风格和披露来看,总书记的会议对外信息量较少,参加的企业人士也不多,专家方面李扬和樊纲两次都是座上宾。而总理的座谈会则会披露更多学者和企业人士参加。18和19年另有两次召集部分省级政府一把手、二把手开会。


另外很有分量的一次是去年11月1日召开的民营企业座谈会,对于过去一年在金融去杠杆高压下,民营企业债务违约风险、股票质押风险相继爆发而引发的“国进民退”的争议,在这一次座谈会上总书记用“自己人”的说法给出了有力的答复。


另外总书记每年大致在7月、10月、12月会开一次党外人士座谈会,也会就经济工作向党外人士征求意见。


image011.jpg


通过上下两篇政策专题,我们基本从资本市场角度,梳理出我们需要关注的高层会议的整个脉络。政策研究贵在长期坚持和联会贯通,希望通过我们的框架搭建和日常的积累,能够把政策研究自上而下落到实处,从而对投资决策有一定帮助。


深圳前海金谷华夏基金有限公司
东莞分公司:东莞市南城区港口大道9号宏远康城国际14楼
电话:0769-27380101   邮箱:jghx@jghxfund.com
金谷华夏基金官方公众号
金谷华夏基金官方公众号
财富热线
400-830-8126  
工作时间:8:00AM-6:00PM
微信公众号搜索:金谷华夏基金
微信公众号:SZJGHX 粤ICP备160032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