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管你来自哪里,总有一颗子弹在等待着你!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2019-01-16
2019年1月14日,辽宁省大连市中级人民法院对加拿大籍被告人谢伦伯格走私毒品案,依法进行一审。法院当庭宣判,以走私毒品罪判处被告人谢伦伯格死刑,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不服上诉 从15年变死刑
谢伦伯格走私毒品案从关押到初审,已经持续了四年。
谢伦伯格因为走私毒品,与2014年被抓。2018年11月20日,大连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决认定被告人谢伦伯格犯走私毒品罪,判处有期徒刑15年,并处没收个人财产人民币15万元,驱逐出境。
然而宣判后,谢伦伯格表示不服,所以提出上诉。可是结果反而变得更坏了。
12月29日,辽宁省高级人民法院依法公开开庭审理,辽宁省人民检察院补充起诉了关于谢伦伯格新的犯罪事实。
当庭检查员认为一审判决认定被告人为从犯和犯罪未遂并从轻处罚明显不当,经审理,辽宁省高级人民法院裁定将案件发回原审法院重新审判。
然后再回到今年1月14日,谢伦伯格被依法死刑。
大连市中级人民法院认定,被告人谢伦伯格参与有组织的国际贩毒活动,伙同他人走私冰毒222.035千克,其行为构成走私毒品罪。公诉机关指控的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指控罪名成立,谢伦伯格系主犯,且系犯罪既遂。根据被告人犯罪的事实、性质、情节和对社会的严重危害程度,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有关规定,以走私毒品罪判处被告人谢伦伯格死刑,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把冰毒藏于轮胎
检方指谢伦伯格在2014年11月19日抵达大连后,按照一名叫凯姆的人的指示,分装一批当时在大连一个货仓里的220公斤冰毒,准备通过大连运往澳大利亚。
谢伦伯格在抵达大连后,凯姆雇佣翻译许清为其租赁仓库、订购轮胎,接收藏有222包冰毒的20吨塑料颗粒并放入仓库。许清在怀疑有涉毒活动后向警方报案,警方接到报案后在货仓搜出300多袋塑料颗粒,其中15袋有白色晶状物品。
谢伦伯格在庭审中表示,他在一位朋友的介绍下认识许清的,并在无意中卷入了一起国际贩毒集团案。
我国刑法第三百四十七条规定:“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五年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没收财产。”我国法律规定,对罪行极其严重的毒品犯罪可适用死刑,这也包括在我国从事毒品犯罪的外国籍罪犯。
对谢伦伯格的判罚也属于罚当其罪。
总理杜鲁多回应中方做法“武断”
1月14日,加拿大总理杜鲁多得知谢伦伯格一案被判处死刑后,对此案进行了回应。
杜鲁多表示,“加拿大政府对此案表示极度关注,我们的国际盟友也同样关注。本案涉及一名加拿大人,中方选择武断地使用了死刑。”
杜鲁多还表示,只要有加拿大人在其他国家被判死刑,加拿大都会出手干预。
从这次事件看来:
第一,因为毫不留情依法判处死刑,中加关系肯定雪上加霜。当然,如同阿克毛事件一样,在谢伦伯格被最终执行死刑前,加拿大还会各种手段来施压求情。新的博弈才刚刚开始。
第二,国际政治很复杂。加拿大逮捕孟晚舟,说自己是依法行事;但对中国抓人判刑,就各种指责。也难怪中国驻加拿大大使要发飙:有些人习惯于傲慢地采取双重标准,归根结底还是“西方中心论”和“白人优越论”在作祟。
第三,对毒贩判处死刑,谢伦伯格也是罪有应得。还是那句话:不管是加拿大人,还是哪国人,在中国贩毒,罪不可赦,乃至会杀无赦。肯定会有不少外国人叽叽歪歪,但明理的人还是有的,看到一个叫Richard Ellis的加拿大人就这样评论:
作为一个加拿大人,我对他没太多同情。我没有空洞的爱国主义,他是一个毒贩,多少人死于这种阿片类药物……或许,这向那些毒贩发出了一个很好的信号:不管你来自哪里,总有一颗子弹在等待着你!
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金谷华夏基金立场。若内容涉及投资建议,仅供参考勿作为投资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