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任正非,企业家中的哲学家
文章来源:金谷华夏发布时间:2019-06-05
今天,人们过多地花时间娱乐,唯一缺失的是静下心来反省自己,这是现代人的现代病。
恰恰是因为没有文化,没有哲学能力才得了这样的现代病!
哲学家整天和概念打交道,思考的是最抽象、最玄虚的问题;企业家整天和人事财物打交道,处理的是最具体、最实际的事务。
那么企业家为什么需要哲学?哲学的世界与企业家的世界之间有着怎样的关联呢?
一、文化的冲突引发
商业活动中的道德崩溃
文化是人类社会秩序的精神依据。
社会秩序的演化周期要快于文化的演化周期,文化的构建要滞后于社会秩序的改变。
改革开放极大地改变了中国社会的经济活动方式,但是中国人文化内涵的改变则要迟缓得多。
在这种形态下,剧烈变动的社会秩序就会甩脱文化,让文化跟不上,跟不上的文化就会散乱失效,而剧烈变化产生的社会知识就会形成新文化。
在社会文化环境中,新旧文化共存,它们有矛盾有对立,这就是文化混乱的基本原因。
明末清初,西方的工业贸易文明开始跟中国做生意,中国的知识分子开始接纳西方文化,在这个阶段,东西方文化是比较和谐的。
利玛窦、汤若望这些人都是中国人的朋友,中国的士大夫也是他们的朋友,他们也把中国当作第二故乡,所以几乎没有太多的冲突。
大家取长补短,互相学习。
后来为什么会有冲突?
因为经济活动的竞争。工业贸易文明的建立要求开辟全球化的市场,全球化的市场到了东亚受到了封闭农耕帝国的抵抗。
鸦片战争实际上是由一个大的贸易逆差引起的。
英国人想要抵消它通过印度和中国做棉纱贸易的贸易逆差,找不到抵消的方式,发现中国人抽大烟,就在印度大规模种植大烟,然后卖到中国。这样就大量地缓解了逆差,让白银从流入中国变成流出中国。
鸦片贸易的纷争引发了一系列对外冲突,也开始瓦解了传统社会秩序。
最后,清政府政治制度崩溃,发生了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是传统中国政治制度的终结。
民国时期的中国试图建立现代国家,但是这个目标并不成功,经历了激烈的内部政治军事冲突,最后就有了新中国。
文化的冲突与社会秩序的崩溃形成了道德的瓦解,要恢复中国人的道德精神,特别是要恢复今天企业家的道德,首先要修复伦理,要把混乱的伦理进行整合,让大家有伦理可信。
但今天的社会情况是,当出现了一个道德楷模,很多人嗤之以鼻,不屑一顾。
道德楷模只能感动了一小部分人,要让道德楷模进入那些秉持自由主义文化的人们的心中是不容易的。
原因就在于,今天中国文化中的道德伦理的内涵还不包括自由主义价值观,这是今天中国人精神困惑的重要原因!